Saturday, October 31, 2009
Friday, October 16, 2009
John 14:13
叫父因兒子得榮耀:我們禱告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我們的問題得解決,而是讓父得榮耀。這應是我們禱告最強的動機。
Monday, October 12, 2009
John 12:37-50
Esp. liked 四, 五, 六! Reminders of the day!
主題信息: 主耶穌的話
一、主的話與隱藏(37節)
主耶穌是天上永恆的道,祂藉著話語把天上的道告訴我們。祂在三年半中,不斷把道說出來,但這機會會過去,現在到了要離開、要隱藏的時候。後面幾章,祂雖然說了很多話,但差不多都不是公開講的,乃是私下對門徒說的。因此耶穌常要人抓住這不多的時候、不多的機會,趁著主有話、有光,要人相信祂,成為光明之子(36節)。你是否正在相信的機會中?請抓住機會相信吧!
二、主的話與相信
主不但以口中的話,更用手上的神蹟證明祂是可信的,但可惜祂所傳的有誰信呢(38節)?
1.硬心不信:不管主怎麼說,不管多少神蹟,不信就是不信,「還是不信」(37節),人真是可憐,有如又瞎又聾的人,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。不信的人常得意自己有不信的主權,40節表明人的不信,並非神的「主動」,卻是神的「主權」。
2.官長有好些信祂的(42節):一個客觀、沒有偏見的人,實在不難因主的話,及祂所作的事產生信心。可惜這些人「怕人」過於「怕神」,「認人」過於「認主」(42節),「愛人的榮耀」過於「愛神的榮耀」(43節),看重地上的「會堂」過於天上的「天堂」,這樣的信心若不突破,就難於生根增長。亞利馬太人約瑟及尼哥底母是這類人。感謝主,耶穌死時,他們的信心突破了(約十九38〜39)。
3.真信的:一個真信主的人不但信對了主,也信對了神(44節);這樣的人不住黑暗(46節),反得著生命的光,成為光明之子。
三、主的話與遵守(47節)
主的話不但要我們明白,要我們用信心來領受,更要我們用行動來遵守。聽道不行道是「欺哄自己」,求主使我們「詳細察看」主的話,而且「實在行出來」;這樣,我們必在「所行的事上」得福(雅一25)。
四、主的話與審判
主來不是要「定世人的罪,乃是叫世人因祂得救」(約三17);祂又說:「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,乃是要拯救世界。」(47節)主耶穌「現在拯救」,祂的話「末日審判」,而祂「末日審判」的根據是人「現在不信」(約三18)。你不要以為「不信」無所謂,不信還不是一樣過日子,一樣吃喝玩樂。是!耶穌不會因你「現在不信」,而立刻處罰審判你。但你所聽見的道,「末日要審判」你。
五、主的話與神的話(49〜50節)
主的話是可靠可信的,祂不憑自己講,天父叫祂說什麼,祂就說什麼。弟兄姊妹,我們說話是不是隨便說?盼望我們更多聽神的話,講神的話。人話、「神話」、鬼話,你我比較多說什麼話?但願我們不要說三分「人話」、二分「神話」、五分「鬼話」。
六、主的話與命令
神的命令是永生(50節)。你不要只喜歡神的應許,卻不喜歡神的命令。耶穌說:「神的命令是永生」。求主使我們熱切喜愛神的命令。
回應: 求主使我們明白、領受、相信、遵守主的話,喜愛主的命令過於一切。
主題信息: 主耶穌的話
一、主的話與隱藏(37節)
主耶穌是天上永恆的道,祂藉著話語把天上的道告訴我們。祂在三年半中,不斷把道說出來,但這機會會過去,現在到了要離開、要隱藏的時候。後面幾章,祂雖然說了很多話,但差不多都不是公開講的,乃是私下對門徒說的。因此耶穌常要人抓住這不多的時候、不多的機會,趁著主有話、有光,要人相信祂,成為光明之子(36節)。你是否正在相信的機會中?請抓住機會相信吧!
二、主的話與相信
主不但以口中的話,更用手上的神蹟證明祂是可信的,但可惜祂所傳的有誰信呢(38節)?
1.硬心不信:不管主怎麼說,不管多少神蹟,不信就是不信,「還是不信」(37節),人真是可憐,有如又瞎又聾的人,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。不信的人常得意自己有不信的主權,40節表明人的不信,並非神的「主動」,卻是神的「主權」。
2.官長有好些信祂的(42節):一個客觀、沒有偏見的人,實在不難因主的話,及祂所作的事產生信心。可惜這些人「怕人」過於「怕神」,「認人」過於「認主」(42節),「愛人的榮耀」過於「愛神的榮耀」(43節),看重地上的「會堂」過於天上的「天堂」,這樣的信心若不突破,就難於生根增長。亞利馬太人約瑟及尼哥底母是這類人。感謝主,耶穌死時,他們的信心突破了(約十九38〜39)。
3.真信的:一個真信主的人不但信對了主,也信對了神(44節);這樣的人不住黑暗(46節),反得著生命的光,成為光明之子。
三、主的話與遵守(47節)
主的話不但要我們明白,要我們用信心來領受,更要我們用行動來遵守。聽道不行道是「欺哄自己」,求主使我們「詳細察看」主的話,而且「實在行出來」;這樣,我們必在「所行的事上」得福(雅一25)。
四、主的話與審判
主來不是要「定世人的罪,乃是叫世人因祂得救」(約三17);祂又說:「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,乃是要拯救世界。」(47節)主耶穌「現在拯救」,祂的話「末日審判」,而祂「末日審判」的根據是人「現在不信」(約三18)。你不要以為「不信」無所謂,不信還不是一樣過日子,一樣吃喝玩樂。是!耶穌不會因你「現在不信」,而立刻處罰審判你。但你所聽見的道,「末日要審判」你。
五、主的話與神的話(49〜50節)
主的話是可靠可信的,祂不憑自己講,天父叫祂說什麼,祂就說什麼。弟兄姊妹,我們說話是不是隨便說?盼望我們更多聽神的話,講神的話。人話、「神話」、鬼話,你我比較多說什麼話?但願我們不要說三分「人話」、二分「神話」、五分「鬼話」。
六、主的話與命令
神的命令是永生(50節)。你不要只喜歡神的應許,卻不喜歡神的命令。耶穌說:「神的命令是永生」。求主使我們熱切喜愛神的命令。
回應: 求主使我們明白、領受、相信、遵守主的話,喜愛主的命令過於一切。
Thursday, October 8, 2009
John 11:17-44
Yes Lord, I'll seek You in present tense, seek Your help and have faith in present tense... 天天活在活潑的信心裡. :)
主題信息: 復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
一、主沒有難成的事
主不但能治小病、大病,也能治絕症、死症。主能使剛死的人復活,也能使死了四天臭了的人復活;就是爛了,甚至枯骨或成灰也能復活。主自己就是死後三天復活的。你的靈性中有大病、小病嗎?你是否失去盼望?你的信心、愛心是否已死、已臭、已爛?你的教會及團契是否已如一堆枯骨,了無生氣?交在主手,祂沒有難成的事。
二、人的有限與無奈
面對死亡,人完全使不上力,人頂多只有同情、同哭(33節),加上幾句無奈的安慰(19節)。不但對拉撒路這樣普通人的死,人無能為力;就是君主貴冑死,集全國的人力、財力、智力…也毫無辦法改變死亡的事實。
三、有果效的信心
耶穌說:「你若信,就必看見神的榮耀」(40節),馬大、馬利亞兩姊妹似乎都信,但他們的信心還是有毛病,她們的毛病如下:
1.對「過去」有信心:她們異口同聲說:「主啊,你若早在這,我兄弟必不死。」(21,32節)若「早」幾天就好了,現在來不及了。你是否也一樣,對「過去」有信心,對「現在」沒信心?
2.對「將來」有信心:馬大說:「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,他必復活。」(24節)早幾天可以,末日可以,但「現在」除了埋怨、哭泣已外,沒有別的辦法。
3.對「小問題」有信心:她們認為耶穌只能治病(包括重病),但面對死、臭,卻沒有辦法。弟兄姊妹,你是否也限制了耶穌那復活的大能?你是否只敢把「小問題」交給主,不敢把大問題交給主?
4.對「我的問題」以外的問題有信心(即對別的問題有信心):馬大除了對「過去」、「將來」有信心,她似乎對「現在」也有信心,可惜她「現在」的信心雖很廣,卻唯獨不包括她目前最大的問題。她對主說:「就是現在,我也知道,你無論向神求什麼,神也必賜給你。」(22節)其實在這廣闊的信心,還是隱藏著不信的心。
5.對象與問題聯不起來的信心:馬大說:「主啊,是的,我信你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…。」(27節)這雖是準確的信心,可惜卻是「孤立」的信心;換言之,就是與眼前的難處聯不起來的信心。這樣的信心產生不了功效。弟兄姊妹,請仔細思量你的信心,有沒有上述五點毛病。
6.有果效的信心:有果效的信心是現在的,是針對目前難處的,是把信心的對象與「我的問題」連接在一起的。
四、耶穌哭了(35節)
在這耶穌不但二次悲嘆(33,38節),甚至哭出聲音來。感謝主,祂滿了愛與同情;不過祂的哭與悲嘆不只是同情,而是對人因罪帶來死的定命,及人不信的情況,生發悲嘆及憂愁(33節)。
五、三種責任
復活的神蹟有三種責任。
1.主的責任:「叫拉撒路出來」(43節),惟有主能做。
2.死人的責任:「那死人就出來」(44節),出來是他自己的責任。
3.「解開,叫他走」(44節):這是別人的責任。
回應: 求主現在賜給我活潑的信心,並使我分辨三種責任去信該信的,去做該做的,去幫助該幫助的。
主題信息: 復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
一、主沒有難成的事
主不但能治小病、大病,也能治絕症、死症。主能使剛死的人復活,也能使死了四天臭了的人復活;就是爛了,甚至枯骨或成灰也能復活。主自己就是死後三天復活的。你的靈性中有大病、小病嗎?你是否失去盼望?你的信心、愛心是否已死、已臭、已爛?你的教會及團契是否已如一堆枯骨,了無生氣?交在主手,祂沒有難成的事。
二、人的有限與無奈
面對死亡,人完全使不上力,人頂多只有同情、同哭(33節),加上幾句無奈的安慰(19節)。不但對拉撒路這樣普通人的死,人無能為力;就是君主貴冑死,集全國的人力、財力、智力…也毫無辦法改變死亡的事實。
三、有果效的信心
耶穌說:「你若信,就必看見神的榮耀」(40節),馬大、馬利亞兩姊妹似乎都信,但他們的信心還是有毛病,她們的毛病如下:
1.對「過去」有信心:她們異口同聲說:「主啊,你若早在這,我兄弟必不死。」(21,32節)若「早」幾天就好了,現在來不及了。你是否也一樣,對「過去」有信心,對「現在」沒信心?
2.對「將來」有信心:馬大說:「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,他必復活。」(24節)早幾天可以,末日可以,但「現在」除了埋怨、哭泣已外,沒有別的辦法。
3.對「小問題」有信心:她們認為耶穌只能治病(包括重病),但面對死、臭,卻沒有辦法。弟兄姊妹,你是否也限制了耶穌那復活的大能?你是否只敢把「小問題」交給主,不敢把大問題交給主?
4.對「我的問題」以外的問題有信心(即對別的問題有信心):馬大除了對「過去」、「將來」有信心,她似乎對「現在」也有信心,可惜她「現在」的信心雖很廣,卻唯獨不包括她目前最大的問題。她對主說:「就是現在,我也知道,你無論向神求什麼,神也必賜給你。」(22節)其實在這廣闊的信心,還是隱藏著不信的心。
5.對象與問題聯不起來的信心:馬大說:「主啊,是的,我信你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…。」(27節)這雖是準確的信心,可惜卻是「孤立」的信心;換言之,就是與眼前的難處聯不起來的信心。這樣的信心產生不了功效。弟兄姊妹,請仔細思量你的信心,有沒有上述五點毛病。
6.有果效的信心:有果效的信心是現在的,是針對目前難處的,是把信心的對象與「我的問題」連接在一起的。
四、耶穌哭了(35節)
在這耶穌不但二次悲嘆(33,38節),甚至哭出聲音來。感謝主,祂滿了愛與同情;不過祂的哭與悲嘆不只是同情,而是對人因罪帶來死的定命,及人不信的情況,生發悲嘆及憂愁(33節)。
五、三種責任
復活的神蹟有三種責任。
1.主的責任:「叫拉撒路出來」(43節),惟有主能做。
2.死人的責任:「那死人就出來」(44節),出來是他自己的責任。
3.「解開,叫他走」(44節):這是別人的責任。
回應: 求主現在賜給我活潑的信心,並使我分辨三種責任去信該信的,去做該做的,去幫助該幫助的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